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天已泛白才睡,早上8点钟就被一阵紧似一阵的警笛警醒。抓起手机就跑到阳台上去拍摄,但仍只抢拍到警队的尾巴,一个全副武装的军人英姿飒爽跃上一辆摩托警车,在湛蓝的一线天下,穿越两侧栉次鳞比的摩天大楼,刷地一下就消失在这条著名的“马尼拉华尔街大道”转角处。这条街道上并没有禁严的checking point,那么也许是宵禁值班结束的军人轮岗路经此地?站在马尼拉清晨已然刺眼的阳光里出了一会儿神,就这样开始了我在浪漫之城马尼拉的封城第21天。
 
昨日CNN菲律宾对于多日来首次新增确诊低于百人的评价是:“暂时减缓”,我和朋友对此都不乐观,认为应该持续观察方可作此结论。果然,今日确诊病例新增152例,累计确诊总数3246例;新增死亡8例,累计破百,共152例;新增治愈7例,总计64例。
 
一位华人姐姐微信问我:你那位确诊新冠的朋友,她吃药了吗?感觉好一些吗?如果需要更多莲花清瘟,你告诉我,我去想办法再弄些来。
 
这位善良的第三代菲律宾华人姐姐,在我4月1日的日记发布未几,就第一时间联系我,她看到文中一位确诊新冠肺炎的中国患者的信息后特别着急。这位患者确诊新冠肺炎,但因属轻症,按照卫生部规定不能收治医院,只能居家隔离,医生开了一些药就走了。上午10:37分,姐姐先是发来莲花清瘟外包装照片,向我确定是否此药,她说:“昨天有人问我需要吗?一盒一千快(比索,约合人民币140元),被我骂了, 我说非常时期是救人的时候还想赚钱,没有道德。我现在问朋友,如果还有我先买三盒送给他,救人重要”。15分钟后10:53分,大姐就利落跟进:“我买到三盒送给她先吃。已经叫车夫去取药了。你让朋友不要给钱,收到马上让她吃下。这次病毒太凶猛,请大家多保重”。
 
下午两点,患者告诉我药已经拿到,要还钱给大姐。我发了大姐一段话给她看:“不客气,钱不要!能她恢复我内心已很高兴,叫她多喝蒜头和姜切片泡热水喝”。
 
我这未曾谋面的网友突然说:“我特别想哭。(因为)这个病好多人都没了……其实最近我一直在这样帮着人……”
 
华人姐姐这透过屏幕也能触摸到的真情,让我也想哭。人在马尼拉就是这样:孤身“闯南洋”,你当然会遭遇各种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困难与孤独,但也总会在各种不经意间被当地人的热情与善意击中,如同这里热辣辣的阳光,有时会热辣得只想掉泪。四年前,因为某项工作遇到的巨大困难,下班路上终于忍不住泪崩。必经之路上某使馆的警卫递来一张纸巾,说:Don’t cry! 我至今记得,那是一张还带着体温的粗糙纸巾。在异国他乡晚上的街头,这张粗糙的纸巾、这个每天荷枪实弹一脸冷峻的卫士对我这陌生外国人的朴实安慰,就像是寒冬中的一团火、黑暗中的一盏灯,如此动人如此温暖。他让我相信,世间值得,你若善良,世界必然对你温柔以待。自此后,我在菲的几年,再没有这样哭过。
 
就是这样,马尼拉的华人或菲人,总在以这样的温暖感染着他乡异客,而这样的温暖也在一代代华侨中传递。
 
早年的菲律宾华侨以广东人和福建人为主,1980年代以后,大部分祖籍广东的华侨移居北美和澳洲,留下的部分香港人,祖籍也是福建,因此在菲律宾,学会福建话,走遍菲天下。闽人善商,据我的研究与观察,无论一代、二代,还是三代、四代华人,95%的家庭都经商,而且经商有道,菲国十大富豪中至少7人是华人。这些富豪为富更仁,他们为中菲两国多年来做的慈善人们耳熟能详。但这并不是我想说的。
 
从今年一月到现在,从中国疫情爆发到菲国再步后尘,在中菲疫情中,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善举可谓“打全场”:中国疫情爆发后第一个提供中国援助的团体是当时还尚未完全走出1月12日塔尔火山爆发灾难的菲律宾华侨。1月26日正月初二凌晨0:30,东航一架波音777从上海起飞,前来马尼拉接运总计290万件约49吨抗疫物资防护用品紧急驰援武汉,上午十点抵达武汉。随后,菲各组织为中国的捐赠、以及3月以来华人对菲国的捐赠更是不计其数。仅据2月9日统计,为驰援中国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菲华各大组织已捐共计3900万比索(折合人民币约557万;其中菲华各界联合会捐献1700万比索(青委会200万比索),菲律宾中正学院师生及董事会校友会捐献500万比索,菲律宾中国洪门联合总会捐献500万比索,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捐献1000万比索,菲华文经总会捐献200万比索)。  但这也不是我今天想说的。
 
我想说的正是我身边一个个也许名不见经传、却如这位华人姐姐一样每天真实演绎着真诚的爱的一个个“小人物”们。他们也许永远与富豪榜无缘,但疫情中困守在家中禁足的我们,离开他们,可能日子更加艰难。
 
在这些小人物中,最令像我一样独守菲律宾的中国人感谢的,可能就是一些永远没有机会被列入抗疫英雄名录的劳碌奔波在外送路上的华人小贩们。由于疫情严重加之封城,和平日子里提供外送食物的华人纷纷停止服务,这令我一度心焦。好在寻寻觅觅发现了几个原本开中国餐厅或中国小超市的小老板的微信,他们的餐厅和超市被关闭,转为为附近华人居民提供外送蔬菜服务。
 
3月31日,马尼拉最大的露天市场有工作人员被检出确诊,因而紧急关闭,而原本就已几近销声匿迹的各种城市快递服务也完全停滞,因此这些外送也停业了几天。这令我被迫“缩衣节食”了好几天,就怕很快会“断菜”了。今天收到通知,市场重新开放,于是立刻找出一个恢复工作的小贩微信订购。为了不直接与人接触,我提出微信转账给老板。虽然我是第一次订购,他还是高度信任我,说货到后转账。有趣的是,他的伙计打电话来,操一口典型的闽南腔普通话,说:“老板,菜到了,你下来拿吧。微信转账给我老板哦!”我收回了已到嘴边的英文,中文问她微信号打算付款。她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菲律宾人,我不能收微信钱,你记得转账给我老板哦!”我不禁笑赞她中文好,并提出送一些口罩给她,却被婉拒,说:“我中文马马虎虎啦!口罩我们都有,谢啦!”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收到他们送来的新鲜菜蔬后说一声“谢谢”或是“辛苦了”,但是我感谢他们。指定开放的三大超市(Landmark, SM和Rustan)食品及日用品平均价格上调5%左右,与此相比,华人小贩在此特殊时期依然公道的价格,使得他们的小谋利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令人心疼;这些冒着生命危险送货上门的小贩,简直可称“为人民服务”了。严重的疫情之下,他们没有选择回国,相反依然在海外与本土伙计一起,并肩继续着生计,而这无论对于菲人伙计还是对于我们来讲都实在是福分。菲人是没有存款的,对于他们来说,手停口停,停工就意味着断粮;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则要么不得不与戴或不戴口罩的本地人一起在超市外排队三四个小时,但仍有可能因限购而空手而回;要么只好在家啃干粮了。这些只是一些赚取小利的小商们,但我认为他们是我们这些平民的英雄。
 
 
中午收到来自北部偏僻小镇一位陌生华人辗转通过可信朋友发来给我的一则短信:
 
“Hi Cynthia,不知你是否有中国的关系,可以为我医院的医护人员捐赠防护物资?我们的医院在NUEVA VIZCAYA,是一所面向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非盈利医院,我们免费为医生提供医疗场所。我们没有足够的防护物资,甚至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口罩。我心焦如焚、深深忧虑。希望中国的捐赠也可以惠及我们这样偏远的小医院。”
 
 
连日来,我一直在帮助协调捐赠事宜,正好也与新近在大使力促下成立的菲律宾抗疫委员会主要协调人之一讨论到,这些外省的贫困医院应当被关注到。马上紧急调配,一个小时之内为这所医院寄出了一箱2000个医用口罩,估计周二或三即可收到。这位华人感激不已,回信说:
 
“我们不胜感谢!你们的捐赠鼓舞了我们的医护人员,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心关注他们。这将极大地激励他们的斗志。捐赠对于我们这样的非盈利医院是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他还说疫情结束后,一定要亲自与我碰面,讨论一直以来想要在他的大学里开设中医药科目的计划。
 
如果不是由于严重的疫情,我可能不会知道在某个偏远的小镇,有这样一位多年为穷人健康谋计的同胞,也不会亲眼看到即便侨居几代,中医在这些华人同胞心中依然如此可信可依。
 
在菲律宾,由于政府囊中羞涩和事实存在的腐败,虽然政府实施惠民政策,但毕竟捉衿见肘,难以普惠,尤其是当突发灾难来临时,就更加依赖民间公益组织协同政府捐助安民。就像这次疫情,虽然政府已经采买18亿比索医疗物资发放给公立医院和部分私立医院,也逐步在各个社区向居民发放食品,甚至不分国别,连中国人都能领到;但仍然杯水车薪。华人社会这时为菲律宾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刚刚处理完医院的捐赠,久未联系的香港新侨R先生匆忙电话,询问是否可以提供一些翻译支持。原来R先生与六扇门餐厅的M先生一起,连日在各个社区为菲律宾人捐赠大米。他们今天想应该通过一些媒体让菲律宾社会了解中国和华侨对菲的贡献,以消解一直存在的某些误解和隔阂。我欣然同意。由此有机会看到这些默默奉献的同胞们每日在危险之中的工作。
 
 
R先生和M先生一样衣食无忧,本可以趁隔离期间回归家中怡享天伦,可他们偏偏不顾个人安危,奔波在救灾第一线。我请他们传来一些资料开始翻译,发现他们的救灾不是一时,而是疫情以来几乎每日;也不仅仅是救助菲律宾平民,而是早在3月15日起,就开始与另一家新的公益机构“精英种子服务”一起,为因封城而任期结束却无法回国、因而滞留在马尼拉中国城多家酒店的200多名中国外派汉语教师们,每日提供免费三餐。我院也有一位教师在那里受到帮助多日,但由于他们的低调谦逊,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于捐赠人也只了解皮毛信息而已。
 
一些旅居此地的他国国籍华人也在以他们的最佳方式帮助抗击疫情。出生于菲律宾的澳籍华人朋友N先生,在晚间结束国际电话会议后发来父亲的一些照片。原来这位常居澳洲的93岁老先生,在2月6日以先父别名“青阳庄氏一老人”的名义,携子女一同来到中国驻菲大使馆,为祖国捐献了养老金300万比索支票(约合人民币42.8万),交由领事转交武汉同胞手上。这位93岁的老侨民说:我只有捐款了才能安心。
 
这位“青阳庄氏老人”可不简单,除了捐款,他还为菲律宾华人后裔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著名的锦绣思齐联谊会即由其创办,华人社会一度热议的系列文集《菲华道德美文选》也是由其捐赠编辑出版。N先生也向我院捐赠一套,成为我们研究菲华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资料,和隔离中滋养我们精神的食粮。
 
 
深受父亲爱国影响和国学熏陶,N先生虽然出生菲律宾、常居澳洲,但能说写流利中文,他对中国政经的了解和分析,不亚于任何一个关心中国的国人。昨日讨论到全球疫情时,N先生由衷地说:“”中国真的很好。中国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就不会有今天。”青阳庄氏老人弘扬的孝道,在N先生身上也彰显,此时为了陪伴老人,他们一直留在菲律宾,与菲律宾人民共患难。
 
我的一位姐妹美籍华人博士,她的任职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先生受命于危难,远赴老挝,她带病独守马尼拉,但每日在我们的“华人妇女俱乐部”群中召集安排捐赠事宜。此前她已募捐6,050美金,为中国捐赠抗疫物资两批(4200个N95口罩、30个护目镜、10件可洗防护衣),直接从加拿大和美国运往北京,再通过驰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直接带到武汉。3月以来,她继续号召生活在马尼拉的各国华人姐妹共捐资32,000人民币、460美金,用于为菲律宾购买符合菲律宾FDA标准的抗疫物资,其中的艰辛,我们从最近各国新闻可窥见一斑。
 
无论是医生还是博士,无论是巨贾还是小贩,他们都是和我一样留守在菲律宾的华人,是生活在我身边的我的朋友和战友,他们每天与我一起排除万难、尽己做能抗击疫情、我们一起相互成就、期待明天。此时我想说,我的华人朋友们,无论你们是否参与社会工作,克服困难、留在家中,保守你的健康,就是抗疫,就是公益。让我们一起努力,拥抱你们。
 
话题:



0

推荐

梁广寒

梁广寒

5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梁广寒博士,中国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电影导演、制片人、出品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英国FCCR-NET(Future City-Community Resilience Net)成员;美国荷桑大学校董,中国信艺(中信)影业有限公司董事/制片人;曾任美国(北京)明济网络文化有限公司副总裁/联合创始人。纪录电影系列《寻找苏禄王》导演、出品人,该片2019年分别在法国、意大利、中国、菲律宾等地公映。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
  • 文章归档
2020年 5篇